2025年香港最新膝關節疼痛創新治療方法介紹
你知道嗎?2025年香港引入中西醫結合、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與干細胞療法,多元創新治療膝關節疼痛,為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選擇與希望與可能。了解這些技術和服務,幫助你制定最佳康復方案,改善疼痛、減少復發並提升行動自如度與生活獨立性,讓膝關節長期維持穩定健康狀態,享受更高品質與更自在、更安心的健康生活日常體驗。
    
中醫藥發展藍圖推動膝關節疼痛的綜合治療模式
2025年底,香港政府將發布《中醫藥發展藍圖》,這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策略。該藍圖內容包括:
- 建立中醫藥管治架構及服務體系,加強中醫在基層醫療的服務,擴展其在慢性病及膝骨關節炎等肌肉骨骼疾病的應用。透過規劃專門中醫治療膝關節相關疾病的門診,讓患者能在社區層面獲得有效治療,減輕公立醫院壓力。
 - 促進中西醫協作,尤其在住院服務層面推動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的協同,為膝骨關節炎患者提供多元化治療選擇。例如,部分公立醫院已設有中西醫結合的綜合關節痛診所,同時提供針灸、推拿配合西醫藥物及手術評估,提升療效與患者依從性。
 - 規範中醫人才培養與專業培訓,提升中醫師對膝關節疾病的臨床診治能力,並持續根據最新研究改善服務品質,強調科學化、中醫藥標準化,促使治療可量化與安全。
 
政府資助的多區中醫診所與教研中心自2024年起提供中醫藥門診及中西醫協作服務,2025年就診人次達約160萬,成為膝關節疼痛患者的重要治療資源之一,讓患者能夠早期介入及持續管理,減少病情惡化。
人工智能與數字醫療技術促進診斷與個人化治療
2025年,香港引進人工智能(AI)及數字化技術應用於膝關節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
- 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如深港合作開發的「鋸鋸」機器人支援膝關節置換手術,藉由精準截骨及關節矯正技術,有助提升手術精準度及縮短康復時間。透過術前數據分析與3D模擬,醫師可預先設計最佳手術方案,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 3D打印技術應用,協助製作個人化膝關節假體與輔助器械,提高吻合度與舒適性,尤其針對複雜骨骼結構患者,提升植入物與軟組織間的整合度,減少術後不適感與二次手術風險。
 - 數字化影像技術:結合高分辨率X光、CT與MRI,以及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協助醫師更全面評估軟骨損傷、骨質疏鬆等病變,並實時追蹤病情進展。這不僅提高診斷效率,也促進精準投藥和康復計劃調整。
 
這些技術已在香港部分醫療機構和私營診所推廣應用,為膝關節疾病患者提供更多診療選擇,並讓治療過程更加個人化和科學化。
中醫特色的無創療法推廣與應用
香港中醫骨傷科與針灸治療堅持「不用藥、不打針、不開刀」的方針,提供溫和且持續的自然療法,包括:
- 針灸與穴位刺激,透過調節經絡氣血,有助減輕部分患者的膝部疼痛及腫脹,改善關節功能。研究顯示,針灸能減少炎症介質釋放,有助緩和慢性關節炎症狀,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修復能力。
 - 推拿按摩及矯形護具,促進軟組織修復並加強關節穩定性。透過專業推拿手法調節關節周圍肌肉張力,減輕壓力,配合量身訂製的支撐護具,提升關節活動性與安全性。
 - 中藥膏貼與定製草藥配方,採用香港中醫藥檢測中心標準化中藥材,旨在改善炎症反應並支持軟骨健康。部分中藥成分具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可舒緩疼痛並促進病灶修復。
 
此外,香港推動數碼化中醫藥資料管理,採用「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系統,以促進中西醫療數據共享,支持診療決策的連貫性與安全性,減少重複檢查與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跨專業協作和全方位膝關節康復支持
2025年香港在膝關節疼痛治療方面,不僅著重於治療方法的多元創新,亦強調跨專業協作與康復服務的完善。政府和醫療機構積極推動中醫師、骨科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護理專業人員等多專業團隊緊密合作,打造全方位康復計劃,涵蓋疼痛管理、功能恢復、生活質量提升等多重目標。
具體而言,本地醫院及社區康復中心普遍設置專門的膝關節康復科,通過個案管理協助患者制定量身定制的康復計劃。這包括:
- 物理治療介入:根據患者膝關節損傷程度,物理治療師會指導一系列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提升及平衡訓練,有效減輕關節負擔及防止功能退化。
 - 職業治療指導:幫助患者調整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模式,例如坐姿、行走方式及使用輔助器具,減少膝關節反覆受力,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 疼痛管理營養與心理支持:部分醫療團隊設置營養師和心理輔導,通過飲食調整和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疼痛狀況並提升總體康復動力。
 
此外,香港多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亦積極加入跨專業協作,為膝關節疼痛患者提供針灸、推拿、矯形護具等中醫康復服務,協助患者減輕術後僵硬與疼痛。政府定期舉辦相關專業培訓及跨學科研討會,促進醫療團隊的溝通與技術更新,強化協作效果。
這套系統化、全方位的康復支持,不僅提升了患者的療效與生活質量,也有效降低了複發率與醫療成本,充分體現香港於2025年推動膝關節疼痛治療綜合化及現代化的決心與成果。
干細胞與細胞治療的應用探索
根據國際與大中華區研究,干細胞治療在退化性關節疾病中具有研究潛力。香港2025年也在逐步探索引入此技術:
- 利用人體間充質幹細胞(MSC)分泌的外泌體,可能在減緩軟骨退化及刺激軟骨再生方面提供幫助,有助於疼痛管理及關節功能改善。此類療法強調促進組織修復及防止病情惡化,為傳統治療無法全面逆轉退化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 部分研發機構正進行臨床試驗,研究此類治療方法的安全性與效果,期望將來能更廣泛應用於本地醫療體系。未來如能結合個人化基因及免疫資料,將實現更精準的細胞治療方案設計。
 
干細胞治療因技術複雜及成本較高,通常適用於中重度膝關節退化患者,需經嚴格醫學評估與治療監控,治療過程也要求在專科醫療機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政府支持與中醫藥產業國際化推動創新
香港政府設立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範圍包括:
- 促進中醫藥科研與創新,支援新配方、儀器及中西醫結合研究,鼓勵本地科研團隊進行膝關節疼痛相關疾病機制與治療方法研究。
 - 協助本地中成藥生產商提升品質標準及註冊流程,促進區域市場拓展,加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及安全認證。
 - 舉辦文化推廣活動,如「香港中醫藥文化節」,推廣膝關節疼痛中醫療法,增進公眾認識與接受度,並結合健康講座、免費體驗服務,推動預防保健概念。
 
此外,基金加強中醫藥電子化建設及人才隊伍發展,促進創新與可持續性,支持香港成為華南地區中醫藥創新與服務的重要樞紐。
治療資格、流程與費用情況概述
- 就診資格:膝關節疼痛患者可先行至中醫診所或西醫骨科門診接受專業診斷,以確定病因及治療方向。中西醫協作服務支持雙向轉介,實現綜合診療。地區基層診所以及社區健康中心均提供初診評估,便於早期發現病況並及時介入。
 - 治療流程:通常包括問診、體檢、影像學評估(如X光、MRI),再根據個別情況制定治療計劃,涵蓋中醫針灸推拿、中藥治療、必要時的西醫手術及康復訓練。患者亦會獲得個人化生活指導及運動建議,以配合醫療療程。
 - 費用參考:公立醫院中西醫協作部分服務由政府資助,中醫公營診所收費相對較低,醫療券計劃可提供支持,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私營中醫及骨科診所服務費用因療程及設備不同而有所差異,約在數百至數千港元。高端手術如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費用較高,約數萬元港幣起。患者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及醫療需求,選擇合適服務,並充分諮詢醫護人員。
 
良好的溝通與資訊透明,能協助患者更安心地接受治療並積極配合康復。
2025年,香港在膝關節疼痛治療方面持續推動多元創新發展:
- 政府支持的中醫藥戰略及中西醫協作,使治療模式更加科學化與標準化,更符合患者需求。
 - 應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手術、3D打印及幹細胞技術,為患者提供更精細化和多樣化的診療方案,提升療效及安全。
 - 傳統中醫無創療法融入現代醫療體系,提供更多選擇並重視康復過程,倡導整體健康觀念。
 - 政府政策及產業國際化推動醫療創新,為香港膝關節疾病患者帶來更完善的支持資源,使患者得以享受全面、多層次的護理與治療。
 
對於關注膝關節健康的人士,了解這些創新治療技術和服務,有助於找到合適的康復方案,提升生活質量,並在日常生活中重拾行動自如與健康自信。
參考資料
- 香港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中醫藥發展藍圖》最新文件 (2025)https://www.legco.gov.hk/yr2025/chinese/panels/hs/papers/hs20250314cb3-302-3-c.pdf
 - 醫藥魔方《首次!人體MSC外泌治療膝骨關節炎新突破》 (2025)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67ad4b732a85bc1064e50d30b2950cfb
 - 健康生活資訊《2025年上水骨科醫生及治療技術概況》https://www.xeseducation.com.hk/7246/
 
免责声明:本网站包含或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所有内容,包括文本、图形、图片和信息,仅供一般信息参考。页面中包含的信息和材料,以及所显示的条款、条件和描述,可能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