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最新靶向及免疫療法治療進展解析

在2025年,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治療邁入多元整合與精準醫療的新階段。結合分子診斷、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現代醫療強調個體化與多學科合作,致力於提高療效並降低副作用。特別是在香港,醫療資源與保障機制的提升使治療更可及。本文將探討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最新進展與挑戰,包括靶向治療、雙特異性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及耐藥因應策略。

2025年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最新靶向及免疫療法治療進展解析

HER2陽性乳癌治療的現況與挑戰

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在部分乳癌細胞表面表達較高,為促進癌細胞增殖的重要訊號通路。HER2陽性乳癌約佔乳癌患者15-20%,屬於生物學特性相對積極的亞型,治療難度較高。轉移性乳癌(第四期乳癌)指癌細胞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傳統根治性手術回復效果有限,故藥物治療成為延長患者存活時間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途徑。

香港HER2陽性乳癌治療通常結合手術、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及輔助治療等方式。由於標靶藥物及化療費用較高,一些患者會透過保險產品(如Bowtie Pink自願醫保)及慈善團體獲得一定經濟支援,幫助緩解費用負擔。

精準分型與個體化治療策略

香港多數醫療機構採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及熒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判定腫瘤HER2表達狀況,依結果分為高表達(IHC 3+)、中度(IHC 2+且FISH陽性)及低表達(IHC 1+或2+且FISH陰性)。透過精準分型,醫師可針對患者腫瘤特性審慎評估標靶治療的適用性,並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

此外,影像學檢查(如CT、PET/CT)及功能性測試有助監控治療反應,及早察覺病況變化與可能出現的耐藥,便於醫療團隊據以調整治療計劃。2025年,隨著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的應用,香港部分大型醫療中心已開始利用AI深度學習模型分析影像和病理數據,提高分型準確度及治療反應預測,這進一步推動個體化治療的精準度和時效性。

HER2標靶治療的基礎與新進展

  • 一線標靶治療方案目前常見一線治療包含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搭配化療藥物(例如紫杉醇類藥物),該組合在早期及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中已有一定治療效果的臨床證據支持。為進一步增強療效,醫師亦會視患者耐受性加入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作雙抗體組合,提升標靶作用。
  • 二線及後續治療方案當癌細胞對一線治療出現抗藥性時,患者可能轉用如拉帕替尼(lapatinib)加卡培他濱(capecitabine)的口服雙標靶藥物組合。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則在後續治療中展現其治療潛力,尤其針對既往標靶治療失敗者,可有效延緩疾病進展。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的應用進展

ADC結合靶向抗體與細胞毒素,可將藥物精確送達HER2陽性腫瘤細胞,進而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

  • 維黛西妥單抗(disitamab vedotin)維黛西妥單抗由中國研發,是新一代ADC,結合全人源化抗HER2抗體與細胞毒素MMAE。部分Ⅲ期臨床試驗指出,與對照組相比,該藥物在肝轉移HER2陽性乳癌患者中顯示延緩病情進展的趨勢,無進展存活期中位數約達9.9個月。此藥物亦擴展治療至HER2低表達腫瘤患者,提供另一種可供考慮的治療選項。
  • HER2低表達乳癌的治療探索對於HER2低表達患者,傳統標靶藥物效果有限,而ADC的另類機制為該部分患者帶來更多治療策略的可能。2025年的研究顯示,ADC的”送藥載體”設計越來越具靈活性,能針對不同程度HER2表達進行微調,極大提高了治療的覆蓋面和療效。此外,新一代ADC藥物副作用更可控,患者耐受度良好。

免疫療法在HER2轉移乳癌中的應用及發展

免疫療法正逐漸成為癌症治療的關注焦點,尤其在晚期或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中: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與ADC聯合使用,旨在增強患者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的能力。
  • 一些臨床觀察指向該聯合療法在多線治療失敗患者及部分高齡患者中具治療可行性與耐受性。
  • 需注意的是,免疫療法相關不良事件需作出嚴密監控,以保障患者安全。香港的腫瘤中心已建構完善的免疫療法患者監測系統,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免疫相關副作用,如肺炎、自體免疫反應等問題。

此外,針對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聯用的機制研究日益深入,發現ADC所釋放的抗癌毒素不僅直接殺死癌細胞,還能促進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活化,這為免疫治療搭配標靶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臨床實踐支持。

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發與潛在角色

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針對腫瘤細胞的兩種不同抗原,提升治療的靶向性與可能效果。雖然目前香港尚無大量臨床使用數據,但全球臨床試驗正逐步顯示其在HER2陽性及其他乳癌亞型中的潛力。例如,一款針對HER2與CD3的雙特異性抗體可幫助T細胞識別並殺死腫瘤細胞,對於難治性腫瘤或耐藥腫瘤提供了一種全新治療途徑。未來雙特異性抗體有望在香港獲得更多臨床應用和政策支持。

抗藥性與治療策略調整

HER2陽性乳癌患者中抗藥性現象常見,腫瘤細胞可能因基因變異或微環境變化影響治療效果。應對策略包括:

  • 依據病情選擇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標靶藥物。
  • 探索抗體藥物偶聯物與免疫療法的聯合應用,以提升腫瘤對治療的反應。
  • 透過精準分子檢測及定期影像學監測持續評估病情及調整用藥。
  • 多學科團隊合作(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中醫科等)以提供全面治療方案。

2025年新興的液態活檢技術(如循環腫瘤DNA檢測)在香港已開始應用於臨床,幫助即時監測癌症基因變異狀況,可預測抗藥性發生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香港患者治療支持與保障措施

在香港,乳癌治療費用對患者造成一定負擔,除公立醫療資源外,有多項經濟及保險支援方案:

  • 保險方案:如Bowtie Pink自願醫保計劃涵蓋住院、手術、化療及ICU治療費用,申請流程相對透明。
  • 慈善資助:Bowtie等非牟利組織提供部分非住院治療援助及資金貸款服務,協助患者緩解經濟壓力。
  • 輔助治療:部分患者會採取中西醫結合方式,中醫調理有助緩和部分化療副作用,改善生活質量。
  • 患者教育與心理支持:2025年香港多個醫院及非牟利組織推廣病友教育課程及心理輔導,幫助患者和家屬改善心態,增強面對治療挑戰的信心。

與癌共存觀念在HER2陽性乳癌管理中的實踐

隨著抗癌治療技術不斷進步,2025年香港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持續提高,「與癌共存」成為許多晚期乳癌患者的現實選擇。這個概念強調,雖然第四期乳癌難以根治,但透過有效的藥物控制及綜合治療,患者能延長壽命並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品質。然而,香港乳癌專家提醒,患者及家屬應正確認識此一理念,避免誤以為放棄積極治療即可「與癌共存」,反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實務上,香港許多醫療中心推行整合西醫標靶治療與中醫輔助療法的模式,協助患者減輕化療副作用、調節免疫功能,提升整體治療耐受度。例如,一位確診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的年輕患者,曾因害怕化療副作用,短暫轉向中醫調理,但經由中西醫協作團隊溝通後,接受了建議,最終配合標靶化療與中醫調理,成功達到腫瘤控制並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此案例凸顯中西醫結合策略在香港乳癌治療中的重要角色。

此外,香港乳癌基金會與多家醫院積極推動「癌症慢性病管理」概念,強調早期診斷、規律追蹤與個人化治療,鼓勵患者與醫療團隊攜手面對病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此舉不僅增強患者心理韌性,也降低因治療中斷或延誤造成的病情惡化風險。

總結來說,2025年香港在HER2陽性乳癌管理中,「與癌共存」是建立在持續、科學且有效治療基礎上的策略,而非放棄自身健康。患者應積極配合專業團隊,並利用完善的醫療及保險資源,實踐長期控制與生活品質同步提升的目標。

加強精準及整合治療

  • ADC藥物將持續發展,目標是針對不同HER2表達患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療效與安全性。
  • 免疫療法、雙特異性抗體與新型標靶分子藥物研究不斷推進,並促進多種療法的整合應用。
  • 利用智能診斷和數據分析工具提升治療方案的個體化和動態調整能力。
  • 香港持續透過臨床試驗與本地研究推動HER2乳癌治療的技術提升,期待未來出現更多臨床應用案例。
  • 同時,推動跨境醫療合作與資源共享,將國際先進療法引入本地,為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綜合而言,2025年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治療方法正不斷豐富與改良。香港作為醫療較為先進的地區,積極引入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及ADC等新技術,同時配合完善的患者保障機制,為患者提供多元化治療選擇。面對治療中的耐藥挑戰,動態調整治療策略與多學科合作被視為未來的重要方向。患者及醫療團隊可持續關注相關資訊及研究成果,以便共享最新治療進展。

Sources

  • 香港乳癌基金會:「與癌共存」的道理,https://www.hkbcf.org/zh/media_centre/main/1265/
  • Bowtie 「HER2型乳癌治療介紹」,https://www.bowtie.com.hk/blog/zh/her2%E5%9E%8B-%E4%B9%B3%E7%99%8C/?srsltid=AfmBOorHhQkSiKxZcHLQQa77OPH6_aYGN3T0RDj8tqrNdFilOMF_TBSu
  •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抗HER2 ADC治療案例及實證」,https://cmtopdr.com/post/detail/d559bf42-a8a8-4b42-b537-c65841c4da0a

免责声明:本网站包含或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所有内容,包括文本、图形、图片和信息,仅供一般信息参考。页面中包含的信息和材料,以及所显示的条款、条件和描述,可能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更改。